两年一届的亚洲化纤业界最高级别的专题会议——“第十届亚洲化纤会议”5月14~15日在北京万达索菲特大酒店召开。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代表中国化纤行业作为东道主主办此次会议,这也是亚洲化纤会议自1999年在上海举办后,再次由中国大陆主办。来自中国大陆、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中华台北和泰国共9个国家和地区的化纤协会的代表,作为特邀观察员参会的越南纺织化纤协会的代表,以及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工程院等单位的领导和嘉宾共240余人参加了会议。
根据亚洲化纤产业联盟章程,亚洲化纤产业联盟轮值主席、泰国化纤协会会长Mayureen Didpakdeechol两年任期届满,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接任亚洲化纤产业联盟轮值主席,印度合纤协会会长 Rajen Udeshi担任联盟副主席,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秘书长王玉萍担任联盟秘书长。
两天的会议,既有各国、各地区化纤行业发展现状的梳理、分享,又有化纤行业中长期市场需求预测、贸易政策、技术与产品开发、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观点的碰撞,代表们精彩的评议和问答、主持人巧妙的穿针引线亦是看点十足。
抛砖引玉
在开幕式致辞时,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表示“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贸易格局与规则深刻调整,发展问题依然严峻等背景下,我们召开此次会议,共同探讨推动亚洲各国和地区化纤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也将对未来中国和亚洲化纤行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他还指出“中国化纤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广泛的国际合作和跨国资源配置,我们倡导中国纺织化纤行业与亚洲同行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与合作。希望借此会议,国内外同行能够广泛交流化纤行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技术,分享各地区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共同推动亚洲乃至全球化纤行业的发展。”
新当选的亚洲化纤产业联盟主席、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指出,亚洲化纤会议作为亚洲化纤业界交流的重要的平台,在近20年的时间里,见证了亚洲主要化纤生产国家和地区产业的发展与变革,记载了亚洲化纤业界发展历程的重要时刻,推进了业界的交流与合作,在此期间,亚洲化纤产业飞跃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产能占世界总产能近90%,成为世界最大的纤维消费和生产地区,并且承担起引领全球化纤行业进一步革新的重任。
亚洲化纤产业在市场需求增长,承接产业转移,行业技术进步条件的推动下,经历了高速发展和结构调整等过程,当前发展面临着更多复杂的形势和问题,例如新技术革命、互联网等新业态对行业的影响,国际产业格局的深入调整,国际和区域贸易规则及环境的不断变化,未来化纤产业还要不断创造和满足新的需求增长点,并且要应对资源环境制约和绿色可持续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
泰国化纤协会会长Mayuree Didpakdeechol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化纤行业所依存的商业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世界政治格局的动荡,全球经济的变化,销售价格的持续走低,原材料成本的上涨,行业面临着非关税贸易措施挑战以及其他诸多因素所带来的巨大压力,我们的行业处于举步维艰的局面。”她期望参会各方“在会议上能积极地讨论,将此次会议作为一次分享各国化纤发展道路以及整个化纤工业未来的机会,希望大家能够携手合作,共同引领全球的新机。”
亚洲化纤行业面面观
会议中,化纤大咖们所做的报告各具特色,从不同侧面、多角度探讨了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化纤发展现状、趋势,全球及亚洲化纤工业中长期供给/需求预测及结构变化,化纤原料供需情况分析及市场展望,困难时期化纤行业的应对策略等内容。
印度:印度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大陆,其消费在增长,而且人口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城镇化速度很快,更多的是小型的核心家庭,国内消费和贸易增长维持在健康比例,印度市场极具潜力。印度非常重视对外出口,现在印度约占世界纺织服装贸易的5%,排名第二,超过了意大利、德国,2013年印度的纺织、棉纱的出口达到410亿美元。 2014年,化纤原料产能分别为:PX 3068 kt、PTA 4075kt、聚酯切片800kt、己内酰胺125kt、丙烯腈 38kt,可见印度有充足的原材料保证化纤的生产。另外,由于加工成本处于较低水平,又有非常友善的投资环境,印度也是外商投资的优选地之一。
印尼:纺织品行业在印尼的经济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就业人数达150万人。印尼涤纶的消费量预计为每年增长4%,锦纶和腈纶的消费量将保持稳定。粘胶纤维的消费量预计每年增长5%。2015年的涤纶总产能(涤纶短纤和长丝)将达到176万吨,涤纶产业的出口量将继续保持目前的水平。在上游,PTA仍是自给自足的,MEG仍将依赖于进口。印尼不生产腈纶,其需求也是通过进口来满足的。另外,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和高的能源价格会影响纺织产业的未来发展,印尼国内的产品价格可能会由于进口价格比较低承受一定的压力。政府和纺织行业正在着力解决结构性的问题,从2007年开始对下游的行业进行升级,使其竞争力得到加强,并且刺激国内消费的需求。2015年,印尼的政策重点将更多地放在针织和棉纺行业。印尼的经济和政治局势正在不断改善,这有利于纺织行业的发展。当然,还有一个必须要考虑的因素,那就是印尼的银行贷款率恐怕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故在印尼做企业非常困难。
日本: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生产化纤制品,自此之后也经历了从追求量的增长到追求质的增长的过程,在雷曼兄弟2008年事件之后,化纤生产规模有所下降,在这段时间进行了结构性改革,每个企业都选择了自己优势的领域,而且向海外转移产能,尽管量在下降,但是企业都把自己的重点放到了高附加值和功能性的产品上。
日本2014年化学纤维产量为97.6万公吨,较前一年度减少0.4%。纤维素纤维、氨纶及聚酯短纤产量增加,但聚酯长丝的产量出现二位数的减少。2014年日本纺织出口量较前一年度增加3.5% ,纺织进口量亦增加1%。化学纤维的出口量减少0.7%,进口量增加13.7%。
日本化纤协会副会长、旭化成公司社长Toshio ASANO表示,日本的公司拥有最前沿的技术,也希望把这些技术进一步推下去,并充分利用这些技术优势,在医疗健康保健、航空、环保等新兴市场进一步寻求新的机会。除此之外,在亚洲市场还要进一步挖掘它的潜力,亚洲一些新兴经济体的产业结构正在进行调整,因此需求也有所变化,日本化纤协会有世界理念,不断地走出去,为了让消费者能享有更好的高功能、高性能产品的舒适性,并更加信任生产方,日本今后要促进标准化工业(JIS/ISO),同时强化纤维新材料的产品技术开发及拓展应用领域,与潜在应用领域的产业进行跨产业深度合作。
韩国:由于全球经济复苏迟缓导致需求低迷及价格下跌,2014年韩国化学纤维产业获利降低。化纤产量在过去十年都处于下降的趋势,2014年的化纤产量比上一年下降了6%。腈纶是唯一一类出口增长的产品。化纤进口量比上一年度增加了11%,像PF和PSF这两个品种进口都呈现出两位数的增长。从中国进口增长了4%,从日本的进口增长了15%,从印尼的进口增长了40%,从占比来说,从亚洲(包括从中国)进口占了86%。
由于韩国经济的复苏、利率的增长等因素,使制造商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因此韩国的化纤行业在未来的发展策略将由一般的服饰转向高功能的服饰,同时开发新的材料来促进产业的整合,比如将化纤行业拓展到汽车、造船行业,还有IT、电子行业,和产品用户公司合作,来共同开发新的产品和新的应用领域,超级纤维也是韩国化纤发展的动力之一。
泰国:2014年,泰国化纤产量为78.805万吨,化纤出口额为600.1百万美元,化纤进口额为182.3百万美元。目前,泰国化纤企业面临着多种挑战,如经济放缓,国内需求和出口需求低迷,自由进口商品价格较低;运营成本较高,能源价格高,劳动力缺乏且成本较高;严格的监管环境,欧盟削减普惠制,非关税壁垒等。
泰国化纤协会会长Mayuree Didpakdeechol表示,未来要发挥泰国在东盟国自由流通的劳动力和商品的优势,促进东盟安全和纺织品标准的建立,走“将化纤发展与泰国文化软实力和当代时尚相结合”的道路。
中国:2014年中国的化纤产量是4390万吨,比2010年增长了42%,年均增长是9.2%,但是年均增长率从2010年开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14年的增长率只有5.5%,仅仅是2010年增长率15.6%的三分之一,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化纤年均增长率还将进一步放缓,并且低于GDP的增长速度,化纤产量占全球的比重2014年估计达到了69.5%,比2010年提高了大约7.6个百分点,比重的增长也呈现放缓的趋势,预计中国化纤产量占全球比重的峰值在72%左右,并且在2020年前后达到峰值。
2014年,中国进口化纤82.21万吨,同比减少5.68%;出口化纤324.59万吨,是进口量的4倍,同比增长21.13%,比2013年增速提高12.56个百分点。在全球经济弱复苏的情况下,中国化纤出口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表明中国化纤产品的开发能力在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亚洲化纤产业联盟主席、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表示,化纤行业的销售利润率在2010年时,达到了历史的第二个高点,是7.16%,上一个高点还要追溯到20多年前,那时候中国还是非完全市场经济时代,2012年是化纤行业盈利的低谷,此后逐步回暖。端小平认为,化纤的最低谷已经过去,现在是筑底回升的阶段,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化纤的利润率将维持在4%左右。
“十二五”期间,中国化纤行业的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比如产业用化纤的比例达到了28%,比2010年提高5个百分点,高性能纤维发展迅速,填补了国内空白,初步满足航空航天规模军工的需要,合计产能超过了65%,比2010年提高17个百分点,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十二五”期间,中国化纤产业在技术进步、品牌建设、标准化、节能减排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015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承接“十三五”创新发展的关键之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化纤行业将着重引导化解产能,优化存量、控制增量、拓展应用;继续做好行业自律工作,保障行业平稳运行;节能减排压力仍然突出,要大力推广节能减排先进技术,色丝也要抓住发展机遇;加快推动兼并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加快落后产能退出。
亚洲化纤联盟发布联合公报
(Joint Communiqué)
自1996年亚洲化纤会议诞生之日至今,世界化纤格局经历了结构性调整——发达国家逐步退出常规化纤生产领域,转向高科技、高性能纤维以及生命科学等崭新的领域。世界化纤生产的重心逐渐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转移,这给亚洲化纤工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与此同时,近二十年来世界经济环境的复杂变化、原料价格的巨幅波动以及全球纺织产业链供求关系的变化也让亚洲化纤行业面临巨大的困难与挑战。
在亚洲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并持续缓慢复苏的情况下,纺织化纤工业在亚洲经济板块中仍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随着化纤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科技纺织品、高性能纤维的发展以及可持续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亚洲化纤业界的共同关注点。有效利用亚洲化纤产业联盟这一平台将有益于推动亚洲化纤行业之间在信息、投资和产品应用研发方面的区域性合作。
第十届亚洲化纤会议于2015年5月14~15日在中国北京万达索菲特大酒店召开。中国大陆、印度、印尼、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中华台北和泰国共9个国家和地区的亚洲化纤产业联盟成员国家和地区分别率业界代表团出席。越南以观察员身份出席。大会就各成员国家和地区的化纤产业发展概况进行了沟通,并围绕产业规划、市场、原料、自贸区、产品应用和创新能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与会各代表团在以下几个方面达成共识:
1. 在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全球纤维需求量在未来仍将保持增长。在新增需求中,化纤将占据主导地位。亚洲化纤行业应保持一定的产能,同时积极开拓新的需求。
2. 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为代表,亚洲化纤联盟各成员国家和地区的化纤工业均面临不同程度的结构调整压力,与会各代表团一致认同应继续加强行业数据和信息交流,加强中长期供求研究和发展政策研究,确保行业平衡稳定的发展。
3. 产品开发和应用领域的创新是关系到亚洲化纤行业未来发展前景的关键因素,与会各成员代表团就未来加强在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方面的合作达成共识。
4. 在新的发展时期,以技术为基础,结合生活形态的变化特征,着力于个性化功能设计和品牌建设有助于开拓新的市场需求。
5. PTA、PX和MEG等化纤主要原料的产能迅速增长。稳定的原油价格和平衡的原料供求有助于化纤行业的平稳发展。
6. 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包括区域综合经济合作协议(RCEP)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亚洲化纤业互利共赢,对原产地规则的遵循更加严格。
7. 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是亚洲化纤产业所面临的共同压力与责任,各成员代表团一致同意在加强环保技术和政策方面交流的同时,努力推动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体系的建设以及生物基纤维和纺织品的发展。
8. 泰国化纤协会会长MayureeDidpakdeechol女士卸任会长一职。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端小平会长于2015年5月14日始担任亚洲化纤产业联盟主席,印度合纤协会会长RajenUdeshi先生担任联盟副主席,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秘书长王玉萍担任联盟秘书长。
9. 第十一届亚洲化纤会议将于2017年由印度主办,具体时间和地点将由主办国在2015年7月前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