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诚
这项研究,以日本特易卡制药公司、富山大学生体系统医工学研究室(中村真人教授)及富山县工业技术中心,共同研究实施。
所谓经皮吸收制剂,是以贴附皮肤透过皮肤吸收药物为目的的制剂,在因疲劳等产生的患部疼痛局部投放制剂,像心绞痛那样,也可使其在全身的血液中循环,即在患部疼痛的全身投于制剂,无论哪一种,都对伴随持续性的疾患非常有用。
经皮吸收制剂,利用基材含水分多的高分子等外敷软膏剂是主流,将药物加入粘合剂的带剂这种薄型制剂逐渐开始普及。药物不论哪一种,都是从由高分子组成的基材放出,通过皮肤吸收到体内,但因为基材厚,存在影响着装、仅有一部分药物放出等缺点。
因此,本研究,以与传统软膏剂和带剂不同的新形态、经皮吸收制剂的开发为目的,采用静电纺丝法制造,配合了药物的纳米纤维,研究了作为新型经皮吸收制剂利用的可能性。
样品是对聚氨酯树脂溶液,加入消炎镇痛的消炎痛、抗组胺剂的2-二苯甲胺基-N,N-二甲基乙胺(药)、局部麻醉的利多卡因等12种药物和加上促进皮肤吸收的巴豆酰甲苯胺,采用单喷嘴静电纺丝法使纳米纤维积层在铝箔上的方法,尝试了制作。
其结果,在药物配合量10%条件下,用各种药物都能够制作出直径200~500nm左右的纳米纤维。如果配合比例为30%、50%,则不能形成纳米纤维。在60℃的苛刻条件保存下,药物从纳米纤维析出,并结晶化。
另外,用上述复式静电装置,可以连续制造幅宽60cm含有药物纳米纤维非织造布。
试制的含有药物纳米纤维,要作为经皮吸收制剂使用,需要持续从纳米纤维释放出药物。使用分别含有消炎痛、2-二苯甲胺基-N,N-二甲基乙胺(药)、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剂)3种类药物的纳米纤维,做了在水中的药物放出试验,结果是药物持续放出,药物浓度增高,放出量也增加。另外,也可以根据添加剂的种类控制放出速度。
在利用老鼠皮肤的皮肤透过性试验中,从纳米纤维的药物放出,也显示了与在水中的药物放出试验同样的趋势,药物放出量取决于药物浓度,同时,由于添加剂的并用,可以大幅度提高药物的透过量。
关于药物的利用率,与传统的软膏剂和带剂相比较,传统药品的利用率为2%~5%,而纳米纤维为30%~80%。由此可见,纳米纤维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利用率。由此启示了将纳米纤维作为新型经皮吸收制剂利用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