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郓城织创 纺通四海——山东郓城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推介会在2025中国国际纺织纱线(秋冬)展览会期间举行。来自全国纺织行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齐聚一堂,共话产业发展趋势,共寻合作共赢商机。此次推介会不仅全方位展示了郓城纺织产业的深厚底蕴与创新活力,更通过现场签约搭建起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新桥梁,为郓城纺织迈向更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郓城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李卓群代表郓城县委、县政府致欢迎词并详细介绍了郓城县纺织产业发展情况。郓城作为山东省内少有的多门类特色产业县区,市场主体已突破10万家,民营企业超3万家,酒类包装、棉纺织等6大特色产业齐头并进。其中,纺织产业凭借四十余年的深耕积淀,已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县以纺纱为龙头,形成350万纱锭规模,年产棉纱达60万吨,是全国重要的纺纱产业集聚区。
“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李卓群强调,郓城纺织产业目前拥有1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在新型纤维应用、纺纱工艺优化、绿色生产技术等领域持续突破,先后斩获“山东省首批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中国棉纺织名城”“棉纺织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示范地区”等荣誉。此次展会,郓城精选7家纺纱领军企业参展,带来高支精梳棉纱、功能性混纺纱等拳头产品,覆盖普梳、精梳、混纺等多个品类,细度从6支到200支全面覆盖,可精准匹配高端服装面料、特种产业用布等多元需求。
作为郓城纺织企业代表,郓城县泰和纺织有限公司经理侯本建分享了企业从传统纺织向智能化转型的“蝶变”之路。泰和纺织自2010年创立以来,始终坚守纺织主业,如今已建成南北两个厂区,拥有10万纱锭规模,为当地提供近260个就业岗位,先后获评省“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企业5万纱锭智能化项目于2023年6月破土动工,2024年7月成功试运行,不仅是郓城县纺织产业“智改数转”的标杆项目,更被列入2024年国家设备更新项目库重点项目、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等多个重要名录。
在产品升级上,企业从21支纱线逐步突破至200支高支纱,成为山东省领先的特高支纱企业,并拓展出麻纤维、莱赛尔纤维、莫代尔等20个新型纱线品种,走出了一条高端化、差异化发展之路。“未来,我们将全力构建‘纺纱—织布—服装’一体化产业链,争当行业智能化转型的引领者。”侯本建说。
作为郓城纺织企业的合作客户代表,杭州祥慧瑞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宪春从下游应用视角,分享了与郓城纺织企业合作的实践经验与成果。他以实际案例切入,讲述了郓城纺织产品在服装面料与家纺领域的优异表现:在夏季轻薄衬衫面料生产中,郓城高支精梳棉纱纤维均匀、强度高,制成的面料手感柔软、透气性强,且生产过程中断头率低,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在家纺产品打造中,郓城功能性混纺纱融合棉的舒适与麻的抗菌特性,制成的床品色泽鲜艳、经久耐用,深受消费者青睐。
杨宪春认为,郓城纺织产品的三大优势让下游企业“合作无忧”:一是品质卓越,企业引进国际顶尖设备,建立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纱线条干均匀度远超行业标准;二是产品多元,从常规棉纺拓展到新型纤维用纱,支数覆盖广,能满足不同场景需求;三是成本效益佳,依托产业规模效应与智能化改造,郓城纱线在保证品质的同时,价格更具竞争力,帮助下游企业提升产品性价比。“我们与郓城纺织企业已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从产品研发到生产交付,全程高效协同,未来期待深化合作,共创更多价值。”杨宪春说。
会上,在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靳高岭、郓城县领导李殿彬、李卓群、贾福建、马宪春的见证下,郓城县泰和纺织有限公司与杭州祥慧瑞纺织有限公司、山东晟祥纺织有限公司与中恒大耀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签订合作协议。这两份合作协议不仅是企业间互利共赢的约定,更标志着郓城纺织产业与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迈入新阶段。未来,随着更多合作项目的落地,郓城纺织产业必将在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的道路上加速前行,为全国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郓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