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2024年丙纶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在浙江海宁召开
发布时间:2024/07/26 17:30      来源: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分享:


再踏层峰辟新天,更扬云帆立潮头。7月25日,2024年丙纶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在著名的“潮城”——浙江海宁召开。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陈新伟,海宁市袁花镇人大主席朱雪明,广东蒙泰高新纤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丙纶分会会长郭清海,浙江金彩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侠等领导嘉宾,以及来自国内主要丙纶生产、技术、产品、装备、辅料企业的近30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主办,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丙纶分会、浙江金彩新材料有限公司和中国丙纶网承办。会议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总经济师、丙纶分会常务副会长李增俊主持。


陈新伟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陈新伟在致辞时指出,尽管丙纶在化纤行业中是一个小品种,但它性能优良,能够满足服装、装饰、地毯和产业用领域对优质功能性纤维材料的需求,同时其生产过程清洁环保,符合国家绿色发展理念。经过多年发展和积累,丙纶行业在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技术装备创新,加大功能性新产品开发力度,为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是中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开局之年,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将为我国各行业顺应本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丙纶行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也当仁不让,当前再生丙纶、超细旦丙纶、高强低缩工业丝、丙纶复合纤维、可染丙纶、可降解丙纶等创新产品在不断推陈出新。陈新伟强调,丙纶行业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适应行业发展、消费升级和市场结构更加多元化的大趋势,通过创新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及发展路径,让产业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丙纶企业要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有机结合,加大研发力度,进一步扩大差异化、功能性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开拓应用领域,重视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建设、持续提升丙纶行业竞争新优势。


郭清海


广东蒙泰高新纤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丙纶分会会长郭清海表示,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努力下,丙纶企业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技术装备创新,行业实现了稳步发展。近年来,丙纶应用市场不断拓宽,已相继开发出了高强、阻燃、抗静电、防污、抗紫外、抗老化、远红外、导电等功能性,以及细旦、超细旦、异形截面、海岛复合和皮芯结构等差异化丙纶产品,并在锂离子电池隔膜和新型箱包布料、高级帐篷、冲锋舟、漂浮筏等领域得到创新应用。随着丙纶行业技术进步,纳米技术、微胶囊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前沿技术将赋予丙纶行业新质生产力,开拓在太阳能电池、航空航天、生物医学等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郭清海指出,随着新质生产力的推进,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丙纶行业仍有着较大发展空间和潜力。他希望丙纶行业同仁共同努力,为推动丙纶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孙侠


浙江金彩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专精特新色母粒及功能母粒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生产高品质涤纶色母、丙纶色母、锦纶色母、塑料色母、改性塑料、生物降解母粒、功能母粒、专用母粒和非织造布母粒等。该公司拥有完善的检测设备和丰富的配套协作资源,长期为国内外多家上市公司及知名企业等高要求客户提供优质解决方案。


浙江金彩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侠在致欢迎辞时表示,在国内外新形势的推动下,丙纶行业迎来了发展新形势,这即意味着机遇,对上下游企业来说也有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他希望母粒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水平也不断提升,共同助推丙纶行业的高质量持续发展。


▲李增俊主持论坛


会上,来自行业协会、研究院、高校及产业链上下游的专家、学者分别就国内外纺织服装贸易形势、丙纶行业科技创新、绿色低碳发展、原料应用、生产技术等内容展开探讨和分享。



中国纺织行业运行分析与展望



▲张倩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经济研究院副处长张倩表示,我国纺织行业运行处于量稳质升周期。目前全球纤维供需两端总量发展均进入稳定期,如丙纶总体供给量稳中有降,2023年丙纶短纤仅有中国实现增长,丙纶长丝仅有土耳其实现增长。


2024年以来,我国纺织行业经济运行呈现修复态势,纺织品服装内销总体上平稳增长,基本款、运动、户外、防晒产品网络零售热度较高;出口在较低基数上缓慢恢复,东盟市场对纺织行业出口增长起到支撑作用;产能利用率同比提升,生产增速有所加快;质效整体表现有所改善,除棉纺外,产业链中上游环节效益增长较为明显;行业投资信心有所恢复。尽管主要经济运行指标实现良好增长,但是纺织企业依然感受到经营压力,面临订单不足、市场竞争加剧等困难。她表示,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大背景下,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将为行业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结构性消费需求仍有挖掘空间,企业在产品和服务新赛道上大有可为。



中国化纤行业经济形势分析、预测与展望



吴文静


2023年,全球经济艰难前行,而中国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供给需求稳步改善,为纺织化纤产业链平稳运行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条件和积极支撑。在此背景下,化纤行业运行虽然面临不少困难,但总体来讲,高质量发展仍在持续推进,行业运行状况环比逐步改善。2024年以来,化纤行业运行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在上年同期基数较低的情况下,各项指标呈现较快增长,预计随着基数的提升,增速会逐渐回落。

化纤行业是我国纺织产业链中稳定发展和持续创新的核心支撑,是国际竞争优势产业,也是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兼信息部主任吴文静表示,在新形势下,传统路径的驱动效应逐渐减弱,必须通过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生态,化解供需矛盾,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化纤行业高质量发展。



丙烯共聚改性关键催化剂技术及聚丙烯新材料开发



▲蔡正国


以聚丙烯为代表的聚烯烃材料是重量轻、成本低、易加工、产量大、应用广、发展速度快的通用高分子材料。2023年国内高性能聚烯烃需求量超1400万吨,产量仅500万吨。相比于传统的聚丙烯共混和化学修饰等改性方法,将丙烯与功能性单体进行共聚来实现聚丙烯的功能化和高性能化不仅简单有效、切实可行,还将有助于开发多样化的聚丙烯基新材料,而其关键技术在于丙烯配位共聚催化体系的开发。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蔡正国介绍了其课题组从催化剂结构和共单体种类等方面入手,通过控制丙烯配位共聚合过程来精确调控聚合物链结构、组成及序列分布,先后开发了丙烯基弹性体、极性官能团化聚丙烯隔膜和耐热型丙烯基环烯烃共聚物等产品,进一步拓宽了聚丙烯材料的应用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



丙纶功能性母粒应用现状/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张堂俊


浙江金彩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副总经理张堂俊认为纤维用功能性母粒对提升我国化纤产品差异化、功能化水平,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重点介绍了浙江金彩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发的全光谱抗紫外、远红外线发热、阻燃、超级凉感、除甲醛、非金属抗菌、气凝胶蓄热保温、抗酚黄防老化、天然美白吸湿抗菌负离子等20余种功能性母粒的成分、特性及应用,为丙纶行业的差异化发展提供更多选择。


石墨烯是目前已知强度最高的材料之一,作为未来革命性材料,集电学、热学、力学、光学等方面的优异性能和世界上优质的材料品质于一身,是目前国际学术界高度关注的改性材料之一。浙江金彩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堂俊介绍了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优化制备工艺以及提高石墨烯的质量和产量的技术创新成果;石墨烯材料在功能母粒中技术开发情况,创新性的运用石墨烯材料赋予下游产品在绿色环保制氢工艺中的应用,同时探索其在抗电磁波、重防腐涂料、纺织品抗静电、导电膜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废旧含涤纺织品和聚丙烯餐盒高值再生利用研究进展



▲陈龙


我国每年产出大量的废旧含涤纺织品和聚丙烯餐盒,但回收利用率低,高值化产品少,部分技术存在“治废产废”情况,基于此现状,东华大学团队开展了废旧含涤纺织品乙二醇醇解绿色再生和聚丙烯餐盒制备细旦聚丙烯纤维再生高值相关研究,部分技术取得突破。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陈龙介绍了废旧含涤纺织品化学再生和废旧聚丙烯餐盒物理再生相关案例,例如针对废旧含涤纺织品和聚丙烯餐盒产生量大、回收率低、再生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重点研究废旧含涤纺织品化学循环基本原理、新型技术,探索流程短、低成本、高效率和高品质的化学再生新途径;针对回收聚丙烯餐盒料的流动性等特征,通过强化回收、分拣和清洗,共混调黏改性,纺丝技术开发,织物结构设计,成功实现废旧餐盒到细旦聚丙烯纤维到运动服饰的转变。



丙纶生产配色智能化装备及应用技术



李长琦


化纤熔融纺丝主要分为切片纺和熔体直纺两类,两种工艺都可以完成色丝的生产。浙江嘉兴胜邦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长琦介绍了化纤纺丝领域色纺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特别是丙纶行业色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他指出,切片纺色丝的优点是设备简单、灵活、较小的批量均可生产,但缺点是操作不方便,智能化程度低,色彩偏差影响严重;熔体直纺色丝的优点是智能化程度高,缺点是设备复杂,造价高。

针对纺色丝工艺的需求和特点,浙江嘉兴胜邦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开发一种化纤纺丝色纺智能化装备,利用动态混合器、三基色智能化色纺系统等关键技术,可以生产出各种颜色的色丝。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