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采展示
三联新材:锚定“差异化”细分赛道,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23/07/21 16:30      来源: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分享:

江苏三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联新材”)创建于2017年,长期从事差异化聚酯纤维的研发与生产,主要产品包括非氨弹性纤维、涤纶超细纤维、阳离子纤维、S+Z复合丝、弹力仿棉双组分复合纤维、超吸排纤维、PBT纤维、循环再生纤维等,年生产能力15万吨。多品种、多功能、柔性化定制的产品特色令这家位于淮安市洪泽区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业界熟知、注目。


近日,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决定与三联新材合作共建“差异化聚酯纤维新材料研发与定制基地”。双方将围绕差异化聚酯纤维柔性化定制和规模化生产体系加强合作,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在洪泽有机融合和集聚,促进我国纤维新材料行业技术进步和高质量发展。


炼就“专精特新”利器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化纤行业“十三五”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多年来三联新材紧紧围绕国际先进功能性纤维流行趋势,和消费潮流的个性化需求,聚焦“专、精、特、新”,赋予纤维产品再生、阻燃、抗菌、超吸排、生物基、可降解等多功能性。采用“品牌定制化、品质高端化、纤维功能化、绿色低碳化”商业模式,强化高弹性、循环再利用、低碳、多组分复合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材料,赋能品牌,从纤维的材料端到品牌端,为用户提供定制化一站式服务。如今,三联新材已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聚酯纤维差异化研发与生产模式,实现了高弹性、轻质保暖、凉感、抗菌、生物基可降解、远红外、弹性+保暖、弹性+仿棉等多功能融合等纤维的高效率定制。



因在功能性切片、母粒、材料截面,以及超细混纤纺丝工艺与面料开发上掌握核心技术,三联新材先后研发生产了绿色低碳纤维、非氨弹性纤维、功能性复合纤维、超细仿真纤维等功能性涤纶长丝系列产品。其中弹力仿棉双组分复合纤维深受市场青睐,特别是“弹力仿棉吸排多组分复合纤维”,是集弹性、超吸排、多组分于一体的差别化品种,在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和排名均名列前茅。一直以来,三联新材坚持走“专、精、特、新”差异化路线,与行业龙头企业错位发展,致力于构建专精特新平台。近三年,其资产规模、销售收入、利税等大幅度上升,快速成长为细分领域的“小巨人”。


锚定“差异化”细分赛道


近年来,三联新材围绕国家战略和品牌及市场流行趋势,对差异化产品工艺技术进行了全面创新,如自主研发再生PET切片与PBT或PTT以及功能母粒进行并列复合纺丝柔性化高效制备技术、多组分循环再利用聚酯纤维并列复合纺丝技术、低碳高弹性纤维制备技术、多丝道纺丝高速加弹并网一体化技术等。其技术创新性主要体现在:研发不同黏度的PBT/PET系列化并列复合高速纺丝原料及纺丝工艺,解决了双组分收缩性差异与可纺性、牵伸性难以兼顾的难题;多组分加弹及梯度弹性控制技术,采用高速加弹,三层罗拉多层次并网、多丝道网络独立控制;自主研发专用设备,实现不同原料、不同规格、不同截面的“三异”混纤加弹一体化;开发的仿真、易染、吸湿排汗等系列复合弹性纤维及面料,形成了多组分弹性聚酯纤维及制品的关键技术体系。三联新材研发的“同质异构多组分弹性聚酯纤维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经鉴定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荣获2021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聚力“产学研用”协同


注重“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是三联新材在“差异化、定制化”的道路上稳步前行的重要一环。近年来,三联新材先后与东华大学共建“生态功能性纤维研究中心”,与江南大学共建“弹性聚酯纤维产品研究中心”,聚焦“专、精、特、新”和定制化。一方面,通过产学研合作,为公司新产品研发提供了全面技术支撑。另一方面,聚焦一线品牌的服用面料,满足专业化、个性化需求,致力于研发和生产高品质的化纤系列产品,为用户提供定制化一站式服务。目前三联新材的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军服、运动服、休闲、车饰、装饰、家纺等诸多领域。围绕差异化品种定制化,三联新材已与福建、无锡、常州、南通等多家知名面料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安踏、李宁、FILA、迪卡侬、优衣库等品牌用户。



此外,三联新材还建有江苏省高保形与低碳功能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等研发平台;拥有先进完备的实验、检测设备,其中关键设备达国际先进水平;拥有一支多学科互补、人才结构合理的研发团队,以及完善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先后获得国家授权专利56件,其中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52件。这均为企业快速实现差异化产品定制服务提供了有力技术保障。



未来,三联新材将全方位进行差异化多功能产品开发和定制,加强数字化、柔性化技术应用,建立大数据平台,结合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围绕品牌和市场流行趋势,做绿色、低碳、功能、安全的纤维产品,促进企业品牌与高端品牌共同发展,推动我国纺织服装向着时尚、个性化、高弹性、功能性转型,提升我国纺织服装品牌价值,实现高端服装品牌产业链补短板。同时,进行大健康、医用、产业用细分领域纤维产品和关键技术开发,突破高端功能性纤维“卡脖子”技术;加快差异化聚酯纤维新材料研发与定制基地建设,坚持“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锚定“差异化”细分赛道,专注纤维材料创新,实现高效率定制,挑战功能极限,填补未来市场空白,为促进我国纤维新材料创新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