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文明初期,人类用巨大的生态代价换来了社会巨大的物质财富。今天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中国也早已将绿色发展纳入工业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大重要方向。
当下,绿色纺织品在消费领域的关注度日益提升,但“绿色纺织”之于今天的中国纺织工业来说仍然是一个正在探索、正在实践、正在总结、正在积累的大课题。而面向未来,我们深知绿色必将成为一个纺织服装企业重要的价值来源。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正式启动“绿色纤维”标志认证工作以来行业内共有数十家化纤企业通过了认证。为了全面深入的了解获得“绿色纤维”标志认证企业,《中国纺织》杂志特推出“守绿色·赢未来”——“绿色纺织,化纤企业在行动”系列专题报道,解码每一个获得认证企业背后的使命与初心。
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每一颗“绿色纤维”的种子都有着一个倔强的“绿色纺织”的梦想。在今天,守绿色方能赢未来,让后浪们能够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前浪有责任,他们在行动。
当下,国际经济复苏速度因行业不同呈现分化趋势,其中,绿色发展成为疫情后经济复苏的亮点。在中国,绿色复苏也是推进经济复苏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在下游需求持续低迷,纺织化纤行业整体利润下降的大环境下,“绿色纤维”标志认证企业得益于国家“双碳”战略的政策红利以及自身“绿色基因”仍然能够在疫情影响下实现稳健发展。
在“绿色纤维”标志认证的体系中,聚乳酸纤维是生物基纤维的一种,也是目前产业化最成熟、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价格最低的生物基可降解材料,近两年在纺织下游市场取得了较为快速发展。但值得关注的,“绿色纤维”标志认证工作开展以来,聚乳酸纤维一直没有代表企业获得认证。终于在今年,安徽同光邦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同光邦飞)成功通过审核,成为第一家获得“绿色纤维”标志认证的聚乳酸纤维企业。
行业“新兵”的实力
安徽同光邦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19年成立,尽管是一家新公司,但他背靠同杰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一家依托同济大学拥有雄厚的技术开发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专业从事环保可降解新材料—聚乳酸(PLA)的科研、生产、经营。
作为以玉米、木薯等可再生的植物资源为原料的纤维产品,聚乳酸纤维整条产业链与石油系工艺零关联,天然带有“绿色基因”。聚乳酸生产过程采用现代生物发酵技术,再经过聚合而成,具有可靠的生物安全性、环境友好性。聚乳酸纤维生产采用熔融纺丝,加工温度较普通的化纤温度低,生产过程具有低能耗、无污染的特点。同时纤维产品本身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及易于加工成型等优点,在生物医用高分子、纺织行业、农用地膜和包装等行业应用前景广阔。
值得关注的是,聚乳酸本身以及聚乳酸纤维具有生物降解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工业堆肥),半年内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焚烧时燃烧值低,不会产生有害、有毒气体。
据了解,同光邦飞建设规模为年产2万吨聚乳酸特种纤维,当前一期规模年产1万吨已投产运行。公司主要的产品方向为聚乳酸非织造纤维、纺织服装纤维、烟用聚乳酸丝束纤维及油气开采用超短纤维制造,各种规格产品广泛地应用于口罩、卫生巾、纸尿裤、干湿巾等卫材、服装家纺、香烟过滤嘴材料及石油工业的油气开采等领域。其中聚乳酸非织造纤维、纺织服装纤维为公司主打产品。
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通过绿色纤维标志认证,有助于消费者识别,提高了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了公司的市场知名度,为聚乳酸纤维在纺织行业的进一步应用打下基础。
“绿色纤维”标志认证作为中国纺织化纤行业权威专业的认证体系,是下游品牌企业选择使用“绿色纤维”的重要参考,企业申请绿色纤维标志认证能够有效的将标准、认证与绿色发展理念有机衔接。对行业发展来说也更有利于形成绿色发展的市场引导机制和技术支撑。
目前公司聚乳酸纺纱纤维(1.0-1.2D×38mm)、聚乳酸水刺无纺布纤维(1.4D×38mm)已批量投放市场,产品质量在国内处于前列。各种规格的LMPLA/PLA 、PLA/PET热风无纺布复合短纤维已经过市场验证,小批量投入市场,PLA烟用丝束、PLA超短纤维已进行多次试验。
借助“联盟”力量,加速产品开发
通过绿色纤维标志认证只是同光邦飞深耕纺织市场战略规划中的一步。
为进一步加快聚乳酸纤维在纺织市场的应用,公司高度重视产学研用,并且积极与下游客户进行联合开发形成战略共享。
据悉,自2022年以来,同光邦飞先后与安徽工程大学纺织学院、江南大学柯桥轻纺产业技术中心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同时还与德州恒丰集团、安徽新雅新材料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推动聚乳酸纤维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应用;与婴舒宝中国有限公司、福建乔东科技集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动聚乳酸纤维在非织造卫材领域的应用。
更加值得点赞的是,2022年9月同光邦飞与德州恒丰集团、安徽新雅新材料有限公司、西安工程大学柯桥纺织产业创新研究院、江南大学柯桥轻纺产业技术中心、中国绿标助剂供应链、绍兴纳迪纺织品有限公司建立了覆盖聚乳酸纤维、纺纱、织造、染整、服装面料、服装加工全产业链的“安徽同光邦飞聚乳酸纤维产业联盟”,以品牌效应推动聚乳酸纤维在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全面应用。
通过与高校、研究院及知名企业的合作,纺纱纤维方面,公司目前可生产40-60S聚乳酸纯纺纱线及与棉、lyocell纤维、mordal纤维、亚(汉)麻纤维、竹纤维混纺纱线,纱线具有强度高、条干均匀的特点,广泛应用于T恤、内衣、袜子、家纺面料等;非织造纤维方面,生产出1.0-1.5D聚乳酸双组份非织造纤维,采用水刺、热轧、热风工艺生产出的无纺布,已应用于口罩面层、纸尿裤、卫生巾、干湿巾等卫材领域。
同时,针对聚乳酸纤维的卷曲度不高的特性,作为被服填充,存在蓬松度不高、回弹性较差的问题,采用生物基PTT与PLA进行复合纺丝,生产出PTT/PLA并列三维卷曲中空纤维做为被服填充物,该被服不仅具有天然防螨特性,而且蓬松、回弹性好的特点,也是聚乳酸纤维在被服应用中的一个创新。
公司负责人表示,作为聚乳酸行业第一家通过绿色纤维标志认证的公司,公司将积极秉承绿色理念,围绕绿色发展方向,加大创新及研发,不断解决聚乳酸纤维在纺织服装领域及非织造领域遇到的难题,积极开发差别化、舒适功能性纤维。
在卫材开发方面,我们已开发出不同规格PLA/PET复合短纤维、纯聚乳酸水刺无纺布纤维,未来几年公司重点开发高低熔点的PLA复合短纤维。在纺织服装纤维开发方面,开发原液着色纤维,解决聚乳酸纤维在染整过程中存在色牢度不牢的问题,针对聚乳酸纤维存放过程中强度降低问题,开发出抗水解、热降解母粒,以解决纤维因存放时间长强度衰减问题,积极开发差别化纤维,以适应不同市场、客户的要求。
以创新为钥匙打开聚乳酸纺织市场的大门,同光邦飞已经尝到了甜头,正踌躇满志,欲将聚乳酸的纺织应用做大做强。
全面迎接“双碳”时代
当前全球对低碳经济的重视度与日俱增,我国也提出了“双碳”目标,各省市也在不同时期下达了“禁塑令”,低碳经济是全球解决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的长期战略之一。
聚乳酸作为典型的碳中和、可再生、生物全降解的生物高分子材料,是继石化高分子材料之后又一变革性新材料。尽管当前因原料价格高,导致应用缓慢,但随着上游原料(聚乳酸切片)在国内外规模化后,原料成本会大幅度降低,当聚乳酸纤维与棉花等天然纤维接近时,未来必将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
更重要的是,经过近20年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实践,我国已具备规模化工业实施聚乳酸产业发展的雄厚基础,通过“政产学研用”层面的通力合作,多学科跨界组合创新,全产业链技术与装备融通,在解决制约行业发展技术难题的同时,有望在禁塑领域、纺织服装领域迎来快速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贡献。
据了解,同光邦飞的母公司同杰良还有另一全资子公司—山东同邦新材料公司,规划的年产30万吨乳酸、20万吨聚乳酸、10万吨聚乳酸纤维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而同光邦飞自身建设二期1万吨聚乳酸纤维的生产线设备将于2022年年底安装调试完成。除此之外,公司投资1.8亿元采用国际最先进的设备生产1万吨聚乳酸长丝(5000吨POY,5000吨FDY),预计2023年12月份投产,届时安徽同光邦飞将成为国内专业生产、规模最大、能生产各种规格的聚乳酸短纤维、长丝的公司之一,为纺织服装领域尽快实现“双碳”目标及人类大健康提供优质、可降解的生物基纤维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