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采展示
仪征化纤:创新驱动 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发布时间:2021/11/23 00:00      来源: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分享:

| 翟瑞龙 图 | 刘玉福

 

2021年1月20日,在中国石化召开的2021年科技进步工作视频会上,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仪征化纤)PBT成套技术攻关创新团队获评2020年度中国石化优秀创新团队,这是“十三五”期间,仪征化纤继膜用聚酯开发创新团队后,又一创新团队获此殊誉。

“十三五”以来,仪征化纤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于满足国家和人民未来需求,承载着“为美好生活添彩”的新使命,紧紧围绕中国石化发展战略布局,明确了“做强高端、做大优势、改善常规、淘汰落后”发展思路和措施,聚焦扭亏增盈和提质增效升级工作主线,强化创新驱动,不断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向中高端聚酯、涤纶和特种纤维的研发、生产和服务转型,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中国石化创新型企业等荣誉称号,连续3年被中国石化授予“炼化企业创效进步优胜单位”。今年3月,仪征化纤又获得中国化纤行业“十三五”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绿色发展示范企业两项荣誉称号。

 

 

 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攻克卡脖子”核心技术

 

心怀“国之大者”,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是国有企业最重要的政治责任。仪征化纤提高政治战位,强化使命担当,明确科技创新主攻方向,集中力量攻克突破“卡脖子”核心技术难题。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芳纶与碳纤维并称为世界三大高性能纤维,是纤维材料领域中的“金字塔”,在国防军工和民用工业上都有广泛的应用,是强国强军的战略物资。

2016年底,仪征化纤启动了中国石化“十条龙”科技攻关项目——千吨级对位芳纶工业化示范装置建设;2019年1月装置建成投产,打通了全流程,经过9个多月的优化改进,关键技术不断突破,11月通过了中国石化科技鉴定。该项目历时16年攻关,突破了聚合、纺丝、工程放大等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对位芳纶成套技术等,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中国石化结构转型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2016年6月,仪征化纤第二套千吨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项目投产;2018年6月,仪征化纤第三套千吨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项目投产。“十三五”期间,仪征化纤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实现工业化规模生产,产能达到3300吨/年,形成了细旦、高强、有色等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防弹、渔业、吊装、特种防护等领域,使用该产品制成的专用吊带,在港珠澳大桥收官之战——接头安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 11月,仪征化纤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力纶产品图片入选由中央宣传部等部委联合主办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2020年,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仪征化纤为人民健康、急需口罩而硬核跨界,全力以赴抢建熔喷布生产项目,从零起步、不讲条件,攻坚克难、昼夜奋战,35天建成首条生产线,76天12条生产线全面投产,助力中国石化成为全球最大熔喷布生产基地,有效发挥了增产、保质、抑价作用,展现了国有企业“压舱石”“顶梁柱”作用。

“十三五”期间,仪征化纤申请和承担了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超仿棉聚酯纤维及其纺织品产业化技术开发”获“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高强高模纤维专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先进纺丝关键技术及应用”和“环保型聚酯系列新产品开发及其绿色催化技术”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石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新型钛系催化剂的研制及其在环保型聚酯上的应用技术开发” 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熔体直纺高品质深染原液着色聚酯纤维产业化技术开发”获“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另有2项成果获中国石化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推提质增效升级,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求

 

“客户的需求就是生产的调度令”,围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仪征化纤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紧盯市场变化和用户需求,持续推动提质增效升级。

2020年8月31日,仪征化纤年产20万吨熔体直纺环保型短纤项目全面建成投产,涤纶短纤维年产能突破100万吨,相当于2200多万亩优质棉田产量,拥有丰富的生产线和产品品种,助力仪征化纤涤纶短纤维产销量持续保持全球领先。该项目是仪征化纤聚焦提质增效升级、打造高端医疗卫生合成材料、全力满足人民健康生活新需求的重点项目,主要生产水刺非织造布涤纶短纤维、原生涤纶中空纤维等重点产品。

仪征化纤是国内水刺非织造布涤纶短纤维研发生产的先行者、国家标准的制定者和产品质量的领跑者,已形成高清洁、高亲水、环保型等系列产品,实现了在出口企业的全面应用。 仪征化纤通过加大软硬件投入,建设全封闭洁净化的生产线,实施精细化管理,可以生产洁净度更高、使用性能更好的产品,是水刺非织造布涤纶短纤维的“升级版”。仪征化纤原生涤纶中空纤维业务领跑行业,通过优势产能扩张和品种开发,产品定线定品种生产更有弹性,持续保持原生涤纶中空纤维品种、产量行业领先。

仪征化纤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加大产品结构调整,致力开发生产差别化、功能化、高附加值产品,从服装、家纺向产业用等领域拓展,向“科技、时尚、绿色”转型升级,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制定和滚动实施“三个一代”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开发项目,将效益、高附加值产品增效和新产品开发的考核权重大幅提高,实施运用产品结构效益指数,进一步倒逼运行部创新创效。

仪征化纤以管理创新推进科技创新,对外推进开放式创新,深化产销研用深度融合,建立了与化销公司、科研院所、高校、行业协会、下游用户等紧密联系的MPRU工作机制;研究院实施模拟市场化核算,完善新产品开发效益增加提成奖励机制,进一步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内在活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十三五”期间,仪征化纤每年开发新产品15个以上,共开发新产品82个,产品差别化率居位中国石化合成纤维板块首位;2020年高附加值产品比例达到39.3%,较2015年提升6.4个百分点,品牌影响力处于市场领先地位。光学膜用切片逐步放量,成为国内第一品牌;工业丝切片重新夺回了部分市场份额;有光缝纫线短纤维成为高档纺纱制线企业的首选原料,占据国内高端市场;水刺非织造布涤纶短纤维系列产品销量不断扩大;原生涤纶中空产品长期应用于国内知名品牌用户;生物可降解材料“花开三朵”,PBST、PBAT、PBSA先后成功在万吨级装置工业化生产。

 

发劳模技师示范引领,带动全员“微创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人才是科技创新第一资源。仪征化纤坚持群众路线不动摇,各类人才活力竞相迸发,劳模技师创新工作室发挥示范引领,带动全员“微创新”。

仪征化纤畅通了科技人才成长通道,形成首席专家、高级专家、专家、主任师等技术系列;设立了专家库,每年评选科技进步奖、科技标兵、创新团队,发放科研课题津贴。

仪征化纤持续深化劳模技师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按照有劳模领衔、有创新团队、有项目攻关、有场地设施、有经费保障、有创新成果、有考核机制、有表彰激励的“八有”标准,制定完善了创新工作室工作制度。目前,仪征化纤共建成17个劳模技师创新工作室,实现了所有运行部的全覆盖。“十三五”期间,17个劳模技师创新工作室共完成创新创效项目1344个;举办劳模技师讲堂培训6150课时,师徒结对595对,培训29378人次。PTA部曹飞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短纤部滕官洋被评为“中国纺织大工匠”,瓶片部周刚荣获中国化纤行业“杰出技术工人奖”。

进入“十四五”,迈上新征程。仪征化纤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中国石化“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坚守“为美好生活添彩”的使命,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加快推进年产300万吨PTA、生物可降解材料、智能短纤等一批高质量发展项目建设,加快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五年再造一个新“仪化”,实现产值翻一番,奋力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合成纤维及新材料专业公司。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