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苏玉碧
泉州海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泉州海天)创立于1994年,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集“材料研发—面料织造—面料染整—成衣生产”于一体,产业链配套完整的高科技纺织材料企业,并建立了以上海为研发和市场推广中心、泉州为生产基地、厦门为对外贸易窗口的产业布局。
泉州海天是福建省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单位,拥有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纬编针织产品开发基地。在一般面料研发生产和成衣加工的基础上,泉州海天致力于绿色环保、功能性、时尚性纺织服装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积极探索行业环保解决方案,从材料、生产及商业模式等全方位落实绿色、环保、舒适、健康、时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绿色方案一:开发再生纤维面料
近年来,对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无论从资源节约的角度还是从环保的角度都十分必要。发展废旧聚酯纺织品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才能从根源上解决原料的粗犷型消耗,解决废旧纺织品的不可降解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引领中国纺织产业在低碳与资源等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实现中国化纤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废弃纺织品综合利用工作刚刚起步,产业的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废旧聚酯纺织品的高效高品质再生关键技术体系的设计与开发,是缓解我国资源环境压力,促进我国化纤工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点领域。
为此,2016年起泉州海天承担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再生聚酯纤维高效制备技术”的专题之一“再生聚酯纤维在服装面料的应用技术”研究,项目通过对比优选国内外再生原料,试验优化再生原料与其他原料交织比例,突破横条控制技术;染整方面,调整优化染整工艺流程、配方及参数优化组合,提升染色匀染性,建立较稳定的再生聚酯染整技术工艺生产体系,打造再生聚酯纤维服装面料应用示范基地。
项目产品达到任务书技术指标要求,开发单面、双面、绒类三大类系列产品共37款面料,代表产品“本色回归”荣获 2019年第三届中国生态环保面料优秀奖、2019年中国功能性针织产品科技创新推荐,获得国际一线运动户外品牌的应用推广,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绿色方案二:开发生物基纤维面料
泉州海天注重生物基材料的开发及应用,早在2004年就与杜邦公司签署中国大陆唯一销售PTT(玉米纤维)短纤维的代理商。经过10多年的经营及应用,现已形成较稳定的市场,近年来,泉州海天利用杜邦公司Sorona原料进行了针织系列产品的开发和应用。
Sorona聚合物具有以下三重环保意义:(1)有37%的原料来自天然可再生资源,从而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性;(2)相同产量的Sorona聚合物,与基于石化原料的聚合物相比,Sorona在制成中比后者少消耗30%的能源;(3)相同产品的Sorona聚合物,与基于石化原料的聚合物相比,Sorona在制成中比后者少排放63%的CO(即温室效应气体)。
Sorona及双组分的原料,具有特殊的弹性、手感,低于涤纶染色温度的易染性,艳丽持久的色彩,以及耐氯/耐紫外线和抗污易打理的特性,可开发单面、双面、绒类系列产品,如轻薄的内衣、厚实的摇粒绒、时尚的外套等,适用于运动、休闲,户外等领域。值得一提的是,该面料无氨自然弹,克服了氨纶老化断裂的问题,并具有柔软的手感,持久的保形性,鲜艳的色彩,良好的吸湿排汗功能,舒适的拉伸回复性及耐污和抗皱性易打理等优点,深受国内外品牌客户的青睐。
绿色方案三:开发原液着色纤维面料
在绿色、低碳、环保的时代主题下,原液着色纤维的发展应用前景广阔。早在10多年前,泉州海天就用原液着色的短纤及长丝进行系列产品的开发及应用,服务于国内外品牌客户。
与常规的化纤相比,原液着色纤维具有以下优势:(1)着色、纺丝可连续进行,且着色均匀,色牢度好;(2)对环境友好,不含有害物质成分,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3)性价比高,纺前着色与纺本色再染色相比,去掉整个染色过程,无废水生产,省去污水处理等费用,原液着色的成本比染色成本低50%以上;(4)低能耗,无染色工序大头的耗能、节能效果显著;(5)无污染,减少染色工序,减少了原材料的消耗,降低了染色成本,节省了巨额的治污费用。
在单面、双面、绒类的系列产品中,泉州海天应用了原液着色涤纶、锦纶等材料,面料广泛用于运动、休闲、户外等领域,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目前国内原液着色纤维的发展存在最大的瓶颈是颜色不齐全,没有公认的、权威的色彩标准体系;起订量大,时间长,很难适应小单快反的要求;且具有功能性的原液着色纤维有待进一步开发及应用。
目前,泉州海天已通过GRS纺织服装全球回收标准认证,满足环保纤维面料产品的可追溯、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再生标志及一般原则五大方面的要求。2021年9月,泉州海天成为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绿色纤维制品认证的企业之一。未来,以创造美好生活为愿景,泉州海天将致力于科技创新,引领绿色环保产业发展,保护绿水青山,为社会提供健康、环保、时尚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