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采展示
走进·青岛大学 感受纺织名校的无限魅力
发布时间:2020/09/16 00:00      来源: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分享:

青岛大学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青岛,承载着青岛这座城市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充满了浓郁的时代气息。

学校办学起源于1909年创办的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百余年来,学校始终践行“教授高深学问,养成硕学闳才,应国家之需要”的办学宗旨,薪火相传,砥砺奋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30余万名各类人才,涌现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心脏学专家葛均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玉忠在内的一批又一批学术精英、治国栋梁和行业翘楚,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办学基础

 

学校有浮山校区、金家岭校区、松山校区3个校区,占地2655亩,建筑面积114万平方米。正在规划建设占地3200余亩、总建筑面积168万平方米的胶州科教园区。固定资产28亿元,馆藏图书406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主办7种学术期刊。

 

学科专业

 

学校设有36个学院和医学部,102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理学、工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现有10个博士后流动站、1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拥有博士专业学位类型2种(涵盖18个培养领域),3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硕士专业学位类型28种(涵盖81个培养领域)。拥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山东省重点学科20个、山东省一流学科8个。临床医学、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等8个学科进入科睿唯安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排名前1%,位列全国高校第38位;25个学科进入软科中国最好学科名单,列全国第65位,其中系统科学列全国第3位;8个学科入围2020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行榜,列全国第88位;6个学科进入USNews2020年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榜,列全国第59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连续五年位列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百强,2018年列第69位,成为山东省上升势头最为显著的医院。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39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595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者426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者775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2个。

 

人才培养

 

现有在校生4.6万余人,其中研究生1.06万余人,本科生3.4万余人,留学生1700余人。建有国家级别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建有国家级别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别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级别一流专业建设点18个,国家级别特色专业7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7个,国家精品开放课程9门,国家教学成果奖6项。

 

科学研究

 

学校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别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40余个。

“十三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别项目640项。发表SCI收录论文8238篇,ESI高被引论文164篇。1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获授权专利1300余项。在2019USNews全球最佳大学排名中位列第959位、全国高校第82位,在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中列全球第401~500位、全国高校第40~58位,首次跻身世界500强。

 

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战略,与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182所院校建立友好交流合作关系,发展各类师生交流、联合培养、合作科研项目200余个。在国外建立孔子学院2所。近年来,在学校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

新的时代赋予了青岛大学新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行进在新时代快速发展之路上的青大人,正秉承“明德、博学、守正、出奇”的校训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内涵发展为核心,立足青岛、融入青岛、服务青岛,在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中求发展,在“双一流”建设中求突破,勇担使命,奋发图强,努力向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一流大学迈进。

 


图片15.png

 

省部共建生物多糖纤维成形与生态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8年10月16日获批建设。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基础研究水平的重要举措。依靠山东省纺织大省的产业优势,建设省部共建生物多糖纤维成形与生态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战略的需要,符合我国纺织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符合依托单位科研创新和争创“双一流”大学建设的需要,对推动我国整个纺织产业的整体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基础优势。

省部共建生物多糖纤维成形与生态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家科技部的指导下,在山东省和青岛市的支持下,严格按照《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国科办基[2016]28号),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坚持高标准建设目标,进一步凝练发展方向,针对新型生物多糖纤维成形与生态纺织的科学问题和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研究,重点围绕生物成纤资源筛选与生物多糖制取、生物多糖纤维成形、生态功能纺织品创制三个研究方向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强研究队伍和实验条件建设,培养和引进高端学术人才,建立健全运行管理体制机制,努力成为区域内组织高水平科学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研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强化我国生物多糖纤维与纺织利用领域的自主创新研究,优选一批性能优良的生物成纤资源,构建新型生物多糖纤维成形和生态纺织体系,建成区域第一、全国领先、国际一流的省部共建生物多糖纤维成形与生态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我国生物成纤资源筛选、生物多糖纤维制备和纺织利用提供系统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促进山东纺织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和全国纺织行业转型升级。


图片16.png

 

青岛源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依托青岛大学海洋纤维新材料研究院,以生物多糖纤维成形与生态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洋生物质纤维材料及纺织品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功能纤维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海藻生物基纤维工程实验室、青岛市海洋纤维新材料工程实验室、青岛市生物基纤维技术创新中心和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海洋生物基纤维科研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为源头技术供给和支撑,成立的专业从事海藻类海洋生物基纤维及系列纺织品研发、生产及销售的科技型股份制企业。

公司凭借海藻纤维在纺织服装领域的重大技术攻关成果,2019年率先建成投产千吨级纺织专用海藻纤维自动化生产线(最大年产量5000吨)。加之在卫生护理、阻燃工程、生物医学领域的不断开拓,可生产四大系列近30个品种的海藻纤维。公司拥有近五十项发明专利、三十余项注册商标、多项团体、行业标准,关键技术发明专利获得全球十一个国家授权、二十多个国家认可。源海新科公司海藻纤维产品制备成套技术及装备是夏延致教授带领的“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历经15年不断研发的科研成果,从根本上解决了海藻纤维传统湿法纺丝工艺强度低、产量不足、用途单一的瓶颈,技术成果获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青岛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图片17.png

 

海藻纤维原料为来源丰富的褐藻,经环境友好的水体系生产过程,纤维可自然降解,海藻纤维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充满着绿色健康。纤维拥有六大特性,在未来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1.99%抑菌率(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达到99%)、0级防霉;

2.高回潮率(≥18%),穿着舒适性优于棉,可与羊绒和丝绸媲美;

3.本质自阻燃(极限氧指数LOI≥45%);

4.高吸收性与凝胶阻塞性都非常好,医疗应用上具有止血保湿且易去除的特点;可以吸收100倍以上自己体积的液体;

5.具有一定的远红外和负离子功能;

6.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并能自然降解,对大自然不产生污染。

 

海藻纤维的优异性能可广泛应用在四大领域:

1.纺织服装领域

海藻纤维的回潮率≥18%,高于棉,舒适性更佳,有丝绸和羊绒的手感,在纺织面料中添加量≥10%时,即能大大改善服装的穿着舒适性。2020年世界主要纤维消耗量预计达到9500多万吨(化学纤维占比约70%),中国是最主要的纺织品输出国,同时也是全球最主要的纤维消费国家。海藻纤维坐拥全球最大的中国市场,在纺织及相关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2.阻燃工程领域

海藻纤维的极限氧指数LOI≥45%,在空气中离火自熄、无烟、无有毒气体、无熔滴延流。海藻纤维在不添加任何阻燃剂的前提下,就具有极佳的阻燃性能,是迄今为止生物基纤维中阻燃效果最好的本质自阻燃纤维。

 

3.卫生护理领域

海藻纤维具有优异的抑菌防霉功能,抑菌率达到99%,防霉性能达到“0”级。公司自主研发的高吸水海藻纤维制备技术,可实现液体的快速吸收,吸液倍率可达100倍以上。

 

4.生物医学领域

海藻纤维在医学领域主要用于医用敷料、止血急救材料等,海藻纤维中的Ca与血液中的Na交换后,形成水凝胶,这种水凝胶具有高吸收、低透湿的特点,既能快速吸收伤口渗出的体液,又能锁住水分,为伤口提供一个湿润的愈合环境,利于伤口愈合,减少更换敷料次数,用后易去除,可减少创面疼痛。

 

未来规划

未来源海新科公司将致力于多种类功能性海藻纤维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应用,通过与后道纺织企业的创新合作,打造完整的产业链,积极为我国纺织业构建“海上棉仓”,形成与合作单位在海洋生物基纤维及纺织品领域的协同创新发展。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