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棉纺织企业普遍面临棉花价格及流通问题,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2012年,国内棉价持续高于国际棉价,棉纺织企业盈利能力受到严重威胁,在这种情况下,要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只有减少对棉的依赖,增加新型纤维的应用,使原料多样化,才能减少棉价波动的制约。涤纶仿棉正是综合了天然棉纤维的的柔软性、亲肤性等优良性能和涤纶良好的速干性与悬垂性,与其他纤维相比,还具有功能和性价比的优势。在此背景下,金辉纤维新材料有限公司积极开展仿棉纤维的研发与生产工作,并在相关产品技术、工艺、应用及品牌建设方面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金辉仿棉研发思路
在仿棉技术上,通过亲水共聚改性、表面粗糙化、截面异型化等方法,提高仿棉纤维的亲水性、抗静电性、柔软性、导湿性,并通过对纤维的毛细芯吸效应与动力学、吸湿导湿能力与动力学等研究,使仿棉涤纶长丝不仅外观上仿棉,而且在手感和穿着舒适性方面同样具有仿棉效果。
在研发方面,重视多种差别化、功能性技术的整合发挥,强调聚合、纺丝、织造、染整技术的相互融合。通过技术集成,使仿棉纤维制成的纺织品具备透气导湿、抗起毛起球、热稳定性力学性能等基础方面上超越棉织物,甚至具备抗静电、抗菌、阻燃、远红外、抗紫外等功能。
二、金辉仿棉技术特点
1、亲水性
涤纶的吸湿性差,放湿性好,因此纤维速干性好,但回潮率低,导致织物穿着时有闷热感、易起静电,服用舒适性差。为改善涤纶的服用性能,需提高涤纶的吸湿性:一是通过聚合过程中添加一定分子量的聚乙二醇或聚醚,在聚酯大分子链中引入亲水基团,形成改性共聚酯。改性后的涤纶仿棉回潮率达到2.3%,相比普通涤纶回潮率0.4%有了非常大的提升。
织物穿着时皮肤表面的汗水及汗气通过润湿-导湿-扩散的过程导出。引入的亲水基团与水分子能够形成氢键,缔合形成水化层,提高了润湿阶段的速度,织物吸湿性比同规格产品有很大提高,数据祥参下表:
金辉仿棉纤维吸湿性指数
项 目 |
双面鸟眼布(纤维:75D/ |
金辉仿棉纤维 |
|
吸水率 (%) |
303 |
滴水扩散时间 (s) |
< 1 |
芯吸高度 (mm) |
200 |
2、特殊加弹工艺
仿棉纤维的加工工艺集合了复合假撚加工、空气乱流加工、异丹尼混合、起毛加工、异染性混合、斑加工及斑延伸等多种加工技术,是技术集成的体现,达到仿棉纤维蓬松性好、毛羽化的效果。
3、染整、织造棉感释放技术开发
仿棉纤维的产业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生产加工中各过程的相互配合,才能保障所生产的仿棉纺织品能发挥材料本身所具有的优良性能。
首先是织物棉感释放技术。涤纶仿棉长丝在纺丝过程中需要加网络点,网络点的缠结强度对于织造顺利程度和染整中的棉感释放而言是一对矛盾体。纺丝中需要确定合适的网络点结合力,织造时需调整工艺参数,以减少在织造过程中由于机件的摩擦以及纱线张力变化引起网络点脱散造成的布面纤维结纱疵问题;其次是染整工艺需改进,保证仿棉纤维通过温度和水流的作用,充分释放网络点,使纤维蓬松,织物更具棉感。
三、金辉仿棉的应用
仿棉纤维产品不仅可以替代传统的棉产品,而且可以拓宽以化纤为原料的纺织品市场,产品可进入服装和家纺所涉及的各个领域。在内衣、运动服、休闲服和职业装四大服装面料以及床上用品、家具包覆面料、窗帘三大家纺面料中均有广泛应用。
四、金辉仿棉的品牌建设
逸绵®品牌是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与化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打造,针对当前国内仿棉聚酯纤维产品市场品牌公信力不足的情况,设置行业内统一的产品品牌,旨在规范国内仿棉聚酯纤维产品标准。
在经过前期企业调研,申报及样品检测等流程后,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及化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式授予苏州金辉纤维新材料有限公司逸绵®品牌认证生产企业称号。苏州金辉不但在新一代仿棉聚酯纤维的研发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符合逸绵®产品认证标准;其在品牌建设方面也开展了大量工作,除积极参与以逸绵®为代表的行业性统一品牌,并成功取得认证外,还打造了企业自身的专属子品牌——蕊棉,在使企业生产的仿棉产品具备行业整体影响力的基础上,又保持着企业产品自身的特点与独特魅力,是化纤企业品牌建设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