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心专注化纤业十余载,依靠科技创新,新凤鸣已发展成为一家集聚酯、涤纶纺丝、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现代大型化纤集团企业,下设中欣化纤、中驰化纤、中辰化纤、中维化纤等九家子公司,占地1500亩,拥有总资产52亿元,员工6000余人。公司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非公企业“双强百佳党组织”、 浙江省文明单位、嘉兴市长质量奖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跻身“中国民企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浙江省百强企业”、“浙江省制造业百强企业”、“浙商全国百强”之列。十几年来,公司始终围绕品质品牌、创新升级狠下苦功,秉承“创新源于务实”的价值观,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的发展道路。集团规模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2011年销售收入成功突破百亿,成为嘉兴市第二家“百亿”企业。现拥有授权专利百余项,新产品开发数量名列行业前茅,加工技术及研发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一、 创新需要创新文化的土壤和积淀
没有积淀的创新如同没有基础的大楼,随时可能倒塌。一个没有创新基础的公司进行重大创新,其风险足以击垮一家企业。这么多年来,公司目睹了行业内诸多企业由于过于信赖国内外专家,自身对技术了解少,以及方案确定、装备选型等关键环节的技术缺乏统筹考量而造成了投资失败等一系列重大的损失。
这些案例深深影响了新凤鸣人对创新项目的决策,也为新凤鸣创新文化作了铺垫,并逐步形成了新凤鸣“创新源于务实”的价值观。公司早期,创新决策时考虑最多就是风险,在新技术决策时听到最多的是“该技术有没有谁家有经验,有没有谁先应用过”等,如属于首次创新,必定进行充分论证,创新步伐十分谨慎。
直到2006年,新凤鸣有了一定技术、经验和资金积累后,开始尝试全方位技术创新尝试。2007年投产的中驰公司20万吨熔体直纺装置集成采用了一些国际领先技术,纺丝环吹EVO、20头POY及脱过热加热技术等都是当时国际领先技术。
中驰项目获得成功后,公司创新的信心进一步增强。在2009年投产的中辰36万吨熔体直纺装置上,全面集成大量国际领先技术,750吨/天的单线聚合装置、双排、双头及粗旦环吹技术、WINGS卷绕技术、加工自动化等技术都是当今国际领先的技术,中辰装置2010年全面建成投产,其吨产品综合能耗领先《清洁生产标准 化纤行业(涤纶)》一级指标水平,实现了产品的绿色制造。
二、 创新需要建构有效创新体系
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是新凤鸣梦寐以求的目标。企业创新首先需要掌握最新信息,包括技术、产品、装备等信息,尤其需要了解相关产业的动态。没有信息,创新如同坐井观天。更重要的,是需要有掌握基础理论研究和产品研发实践经验的团队,研发团队的组织结构,关系着创新的成败。也就是说,创新需要有一个有效的创新体系。
公司早期的创新形式主要停留在拿来创新,自主创新相对较少,与同行交流多,主要是技术跟进者。随着公司规模和技术水平的提升,拿来创新越来越不能满足要求了。于是,公司在2010年开始组建院士工作站,在中国工程院蒋士成院士的指导下,公司先后与东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纺织服装科技有限公司、嘉兴学院等单位签订研发合作框架协议,并加入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成为副会长单位。公司依托产学研平台框架,开始筹建省级企业研究院,2012年获得省科技厅批准建设。
科技创新平台建成后,通过项目交流合作、参加相关论坛及展会等各种形式,获取最新技术、产品及装备信息,使得技术研发创新有了理论指导和指导方向,借助各方力量,取得了显著的创新成果。
例如,2012年由新凤鸣作为牵头单位,联合东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共同承担的《大容量熔体直纺长丝柔性生产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同年4月通过专家鉴定,9月份该项目获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2012年科技进步一等奖。
三、 创新需要防范更需要包容
技术创新是企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有创新就有失败的风险。很多创新都是建立在一次次失败的基础上取得的。因此,企业创新需要防范风险,同时要包容失败,没有包容的企业是难以创新的。
新凤鸣2005年试验侧吹整流工艺,当时小试结果满意,但在后来推广试验中碰到了不少问题,不仅有废品损失,在市场上造成了较负面影响,中试被迫中止。当时的负责人承担了很大的压力,公司没有给予批评,相反鼓励其继续进行学习、尝试。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找到了中试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将该技术用于多F品种的生产加工,成功开发仿羊绒、易酷吸湿排汗纤维等省级新产品,并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及嘉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四、 创新需要管理和激励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研发一线的人员则是重中之重。企业实行创新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目的是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和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激发他们创新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新凤鸣针对创新项目编制了《创新项目管理办法》,设立百万创新基金,对企业技术、管理、制度的创新项目加以规范管理和激励,年终根据项目进展情况执行激励政策。几年来,公司创新项目近百个,重大创新项目每年3-4个。这些项目为公司在提质降耗、增收节支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个别项目一年可为公司节约成本千万元以上。
五、 掌握好创新投入和产出的关系
近年来,我国化纤技术飞速发展,一般新技术在3-5年其竞争力就大幅度减弱。因此,要发展就要不断创新,企业就要不断投入。创新型企业不可避免面临投入与产出的挑战。
行业内不乏这种案例,投资一个项目,新项目开车3、5年后转手出卖,不愿意在老装置上进行创新发展,然后再上新项目,如同熊抱玉米,捡一个丢一个,少有技术经验积累,其创新发展难以为继。
新凤鸣立志做“最具专业的纤维供应商”,新产能扩张的同时要求技术升级,对于旧的产能更要求其扬长避短,通过自主创新实现技术和经验积累,为新项目创新打下坚实基础,也为老装置延长使用寿命。2011年新凤鸣投入2.9亿元技改及研发费用,开发了27个新产品,使当年利润总额和利润率均创下公司历史最好记录。
新凤鸣创新发展十二载,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新凤鸣是创新的践行者,同时也是受益者。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新凤鸣将继续把创新进行到底,披荆斩棘,勇攀新的高峰!